返回

背尸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十一章:何为尸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对于老姜我一直很好奇,他在我眼里就像是一层雾一般,你看得见却看不透。同样的,你伸手触碰时看似能摸得着,却又难以抓住。

    既然话说到了老姜于是我就追问大哥关于老姜的事情,毕竟大哥之前表现出的种种都像是和老姜有些交集。

    “对于老姜我了解的也并非是很多。”大哥沉默片刻问我要了一支烟,点燃抽了口问我:“你有没有听过一句话?”

    我一怔,问:“什么话?”

    “尸有三门。”

    我忽然想起了老姜对我说的话,忙说:“老姜之前跟我讲过。说是尸有三门,分为赶尸、捞尸、背尸。”

    “人固有一死,死后便化为尸。从古至今因尸而衍出的手艺人有很多,但都以其中三门为最。”大哥点了点头,说:“这三门便是赶尸、捞尸、背尸。清末民初是这三门的鼎盛时期。”

    我皱着眉,隐约间琢磨出了大哥话中的意思,询问道:按照大哥的话,赶尸人、捞尸人、背尸人并非只是一个对这些民间手艺人的俗称,而是说这三门是有组织有门派体系的?”

    “可以这么理解,清末民初年间是这三门的鼎盛时期。同行亦或者是对这一行有了解的人称他们为尸门。当年尸门之中也并非只有赶尸人、捞尸人和背尸人。如今的法医、入殓师等等一切与尸体有关的职业都和尸门有很大的渊源。即便未入尸门,也知尸门之名。”

    大哥弹了弹烟灰又说:清末民初为乱世,横死惨死之人颇多。而当年因为条件有限的缘故,如今的法医与入殓师在当年那个混乱不堪的年代呈现出的用处并不大,完全没有赶尸人、捞尸人、背尸人存在的意义大。因此,当年尸门之所以鼎盛皆因这三门。

    “若有人惨死河流之中则需捞尸人,若有人死他乡落叶归根路途遥远则需赶尸人,若有人死与山间缝隙悬崖峭壁则就需要背尸人。所以,到了后来就流传出了‘尸有三门’这么一句话。”

    我若有所思,心想我自己本身就是背尸工,这段关于背尸工的历史还是有必要知道、了解一些的。

    “后来几经浮沉到了文革时期,破四旧风气弥漫全国因此尸门瓦解。再往后科技越来越发达,尸门便是彻底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之中。但是这种民间的手艺并没有彻底消失,早些年乃至如今湘西等地仍有赶尸人出现,而黄河、长江边上依然有捞尸人。只不过背尸匠却逐渐没落,毕竟现如今需要背尸匠的地方实在是太少……”

    我明白的点了点头,随后问:老姜不止一次的说过尸有三门这句话,看样子他也知道有关于尸门的事情。

    “不,老姜并非是知道那么简单。他就是尸门的人。”大哥摇了摇头否认道。

    我一愣,感觉有些不可思议的问:“现在尸门还存在这个世上?不是破四旧的时候尸门就瓦解了吗?”

    “即便是瓦解也只是表面上的瓦解,事实上尸门至今为止仍旧存在。而且尸门与方家庄,还有很大的渊源。”说这句话时大哥双目犀利的望着前方。

    我再次一愣,问:“尸门还和方家庄有渊源?难道二十五年前方家庄惨祸和尸门有关系?”

    “这种话不能乱说,最起码再没有任何线索之前不能乱说。”大哥摇了摇头制止我的猜测,随后说:“我听说当年方家庄出事时尸门的人去过那里。而且当年方家庄的表面败落是因发大水所致,所以听闻当时有不少黄河边上的捞尸人不远万里的赶到方家庄进行尸体打捞。不仅如此,当年老姜也在。”

    这一点我知道,因为顾轻语给我的照片当中就有老姜。不光有老姜还有大哥名义上的父亲,也就是方谦修。

    我心里暗自作出决定,等回到市里以后就把顾轻语和我得到的线索全部给大哥,这样一来他调查起来也比较方便。

    “大哥你和老姜认识吗?当初看到老姜在为什么不留在殡仪馆?”我问出了心里的好奇。

    大哥摇了摇头说:“我和老姜不认识,但是他却认识我这张脸。”

    我立马明白了过来,顾轻语给我的照片当中是当年老姜和方谦修的合影,而如今大哥的面容就是当年的方延卿。所以,老姜肯定会认识方谦修。

    “当初我本想深入殡仪馆进行调查,但后来发现老姜在,为了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我才没进去。”大哥轻叹一声,随后又笑着对我说:“不过现在好了,你在殡仪馆既不会有危险也能暗中帮助我。你也不用担心老姜会暗中害你,如果他想害你的话当初就不会给你解开身上的人驮鬼。”

    我点了点头同时想到了关于老姜和爷爷之间的渊源,于是就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大哥。

    大哥听完我的话紧皱着眉说:“这应该不可能。爷爷怎么会和老姜认识?”

    “这一点我也想不明白,当初看到照片的时候我以为自己看错了,可事实上根本就没错,照片里的人的确就是爷爷。”我同样皱着眉,感觉很是费解。

    突然之间那个为人强势却对我们和蔼可亲的老人在这一刻仿佛变的陌生起来。这么多年我从未听爷爷说起过

第七十一章:何为尸门(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